名句大全

  • 《明妃曲二首 其二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李白饮酒一斗,立可赋诗百篇,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,常常醉眠于酒家。天子在湖池游宴,召他为诗作序,他(...)⑴介:借为“丐”,施予。景福:大福。⑵将:美。⑶昭明:光明。⑷有融:融融,盛长之貌。⑸令终:好的结果。⑹俶(chù):始。⑺公尸:古代祭祀时以人装扮成祖先接受祭祀,这人就称“尸”,祖先为君主诸侯,则称“公尸”。嘉告:好话,指祭祀时祝官代表尸为主祭者致嘏辞(赐福之辞)。⑻笾(biān)豆:两种古代食器、礼器,笾竹制,豆陶制或青铜制。静:善。⑼攸摄:所助,所辅。摄,辅助。⑽孔时:很好。⑾匮(kuì):亏,竭。⑿锡(cì):同“赐”。类:属类。⒀壶(kǔn):宫中之道,引申为齐家。⒁祚(zuò):福。胤(yìn):后嗣。⒂被:加。⒃景命:大命,(...)前二句言南北道远,音讯疏隔。言外之意: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,不胜惊喜。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。王琳怀雪耻之志,可以想象信中满纸慷慨悲壮之词,使诗人深受感动,为之下泪。诗人为何拆书下泪?是有感于故人万里寄书的情谊?还是触动了悠悠乡思?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,而羞惭于自己的苟全?诗中均未言明。无限话语尽在潸然而下的“千行泪”中了!总目张君瑞巧做东床婿

  • 《江行无题一百首·其八十二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词的起笔“暮檐凉薄”,点明环境和时间。暮色已沉,人在檐下,感到秋之凉意,一语即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。清风吹动庭竹,使主人公产生故人来访的幻觉。“疑”字将读者带入恍惚迷离的境界,有似梦非梦之感。此两句用李益“开门复动竹,疑是故人来”(《竹窗闻风》)诗句,“故人”即所钟情的那位女子。“邈”,渺远之意;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。彩云坠地可便无人救,哎,你个呆柳翠,呆柳翠早回头,则你那事到头来怎出的这无常勾。抖搜的宝钏鸣,僝僽的云髻松,阿搂的湘裙皱。江南腊尽, 早梅花开后。 分付新春与垂柳。 细腰肢、 自有入格风流。 仍更是、 骨体清英雅秀。昔时曾有佳人,翩然绝世而独立。未论一顾倾城,再顾又倾人国。宁不知其,倾城倾国,佳人难得。看行云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下、襄王侧。

  • 《和仲文西湖野步至新堰二首 其二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这首诗的题目很长,原文是:“北邻卖饼儿,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,虽大寒烈风不废,而时略不少差也。因为作诗,且有所警,示秬(读‘巨’)秸(读‘街’。)”这实际上是本诗写作动机的一个详细说明。最后一句的意思就是写给他的两个儿子“秬”和“秸”看,所以我们就用这三个字作题目。 “北风吹衣射我饼,不忧衣单忧饼冷”这两句,显然是在学习白居易的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”(《卖炭翁》)。但是,请大家仔细比较一下,就知道张诗在使用文字比不上白居易:一、张诗又是“吹”,又是“射”,何其累赘!二、两个“衣”字,两个“饼”字,两个“忧”字,字重意拙(...)金粉屏边醉倒。后逐李轻车,追虏出塞垣独抱影儿眠,背看灯花落。待他重与画眉时,细数郎轻薄。

  • 《迟雪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忧患凋零,“青楼”三句,追忆旧日。此言其年轻之时,曾在青楼中高歌畅饮,并与所爱的女子同欢共乐。“青楼”,妓院也。杜牧《遣怀》诗:“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幸名”可证之。又周密《玉漏迟·题吴梦窗词集》有“闲自笑,与君共是,承平年少”,也可为此作解。“红叶”三句。“红叶”句用“红叶题诗”典故。据《太平广记》载:“唐禧宗时,宫女韩氏以红叶题诗,自御沟中流出,为于佑所得;佑亦题一叶,投沟上流,韩氏亦得而藏之。后帝放宫女三千,佑适娶韩,既成礼,各于笱中取红叶相示,乃开宴曰:‘予二人可谢媒人’。韩氏又题一绝曰:‘一联佳句随流水,十载幽思满素怀;今日却成鸾凤友,方知红叶是良媒。’”此言词人年青时候以红叶传情的这类趣事,如今已是似水东流一去不返。现在他已两鬓染霜,心中惟有“(...)诗一开始,作者就用“骨肉”二字直接说出诗中“我”与“远人”之间的特殊关系,然后再以“枝叶”作比喻,进一步暗示和强调这种关系的亲密。按理次句应顺着这层意思往下写,可是诗人却把笔触转向了与“骨肉”不同的另一种关系,这就是人世间亲朋好友间的交往。“四海皆兄弟,谁为行路人”二句继续由此生发,写天下朋友之交都能亲如兄弟,不忍相别。这里诗人巧妙地借知己挚友托出“兄弟”二字与前“骨肉”二字相应,同时又借朋友相别预为后文骨肉之离作陪衬。“况我连枝树,与子同一身”二句紧接进层递进,不仅回映首句,离而复即,而且退而后进,领起下文,其用笔直中有曲,折转顿挫。前人曾谓“况我连枝树’承上四海兄弟,言此密友亲交,尚为兄弟,况真兄弟乎?”(方东树《昭昧詹言》)诗人用意在写兄弟之亲,而先借密友为喻,从而使兄弟之亲更为突出。“昔为”以下四句想象与兄弟相处时和离别后二种截然相反的情况,前者“常相近”,一如“鸳与鸯”,何其相得;后者别如“参与辰”、“胡与秦”,几多哀愁!在此相处时的(...)天地神人鬼五仙,尽从规矩定方圆。逆则路路生颠倒,顺则头头身外玄。自家晋州人氏,姓崔名子玉。世人但知我满腹文章,是当代一个学者,却不知我秉性忠直,半点无私,以此奉上帝敕旨,屡屡判断阴府之事。果然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如同影响,分毫不错,真可畏也。我有一个结义兄弟,叫做张善友,平日尽肯看经念佛,修行办道。我曾劝他早些出家,免堕尘障。争奈他妻财子禄,一时难断,如何是好?嗨,这也何足怪他,便是我那功名两字,也还未能忘情。如今待上朝取应去,不免到善友宅上,与他作别走一遭。正是:劝人出世偏知易,自到临头始觉难。自家姓张,是张善友,祖居晋州古城县居住,浑家李氏。俺有个八拜交的哥哥是崔子玉,他要上朝进取功名,说在这几日间,过来与我作别。天色已晚,想是他不来了也。浑家,你且收拾歇息者。是天色晚了,俺关了门户,自去歇息咱。釜有蛛丝甑有尘,晋州贫者独吾贫。腹中晓尽世间事,命里不如天下人。自家姓赵,双名廷玉。母亲亡逝已过,我无钱殡埋。罢、罢、罢,我是个男子汉家,也是我出于无奈,学做些儿贼。白日里看下这一家人家,晚间偷他些钱钞,埋葬我母亲,也表我一点孝心。天啊!我几曾惯做那贼来?也是我出于无奈,我今日在那卖石灰处,拿了他一把儿石灰。你说要这石灰做甚么?晚间掘开那墙,撒下些石灰。若那人家不惊觉便罢,若惊觉呵叫道"拿贼"!我望着这石灰道上飞跑。天啊!我几曾惯做那贼来?我今日在蒸作铺门首过,拿了他一个蒸饼。你说要这蒸饼做甚么?我寻了些乱头发折针儿,放在这蒸饼里面,有那狗叫,丢与他蒸饼吃,签了他口叫不的。天啊!我几曾惯做那贼来?来到这墙边也,随身带着这刀子,将这墙上剜一个大窟窿,我入的这墙来。我撒下这石灰。关着这门哩。随身带着这油罐儿,我把些(...)

  • 《【中吕】粉蝶儿_朱诉冤性鲁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《毛诗序》说:“《小旻》,大夫刺幽王也。”郑笺又订正说:“当为刺厉王。”朱熹《诗集传》不明言讽刺何王,只说“大夫以王惑于邪谋,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”。综观全诗,作者应该是西周王朝末期的一位官吏,至于是讽刺幽王还是厉王,诗无明证,只好用“最高统治者”统而言之。不论是幽王还是厉王,他们都骄奢腐朽,昏愦无道,善恶不辨,是非不分,听信邪僻之言,重用奸佞之臣,不知覆灭之祸,已积薪待燃。作者以讽刺的口吻揭露最高统治者重用邪僻而致使(...)此曲虽和马致远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有相似处,但却又自有特点。首二句以“孤村”领起,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。“一点飞鸿”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,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。接着诗人用青、绿、白(...)第三层(13—28句)写筑城役卒与妻子的书信对话:(...)三、寓意遥深,可以两解。此诗抓住蜜蜂特点,不做作(...)

  • 《花楼望雪命宴赋诗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,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。四面群山下,残雪映寒夜,对烛夜坐,我这他乡之客。因离亲人越来越远,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。真难以(...)兄弟去了也。我看此人不是忘恩负义的,日后必得其力。他本犯罪该刑一死灰,重翻招案却因谁?正是当权若不行方便,如入宝山空手回。自家萧娥是也。(...)被西风吹不断新愁,吾归欲安归。望秦云苍_,蜀山渺_,楚泽平漪。鸿雁依人正急,不奈稻粱稀。独立苍茫外,数遍群(...)然而,逶迤千里的蜀道,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。自“连峰去天不盈尺”至全篇结束,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,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。如果说“连峰去天不(...)

  • 《陈学正孙学录有诗复次韵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“此去与师谁共到?一船明月一帆风。”船行大海中,最怕横风暴雨,大雾迷航。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,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,甚至失事;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。这些往事传闻,韦庄是心知的,所以就此起意,祝朋友此行顺利。用一个“到”字,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;“明月”示晴,排除雾雨;“帆风”谓顺,勿起狂飚,──行程中不生灾障。(...)“物以稀为贵”,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。“新年都(...)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,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。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,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,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。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,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! ⑴兰:此指兰草。 葳蕤:枝叶茂盛而纷披 ⑵桂华:桂花,“华”同“花”。 ⑶生意:生机勃勃 ⑷自尔:自然地 。佳节:美好的季节 ⑸林栖者:山中隐士 ⑹ 坐:因而 ⑺本心:天性 ⑻美人:指林栖者(...)轻云暮卷,望澄空如水,千里一碧。菱镜冰悬,桂输玉碾,喜见中原秋色。老蟾炯炯无翳,阅尽尘寰今昔,堪恨处,度霓裳曾到,长生宫阙。

  • 《今别离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瑶草多么碧绿,春天来到了武陵溪。溪水上有无数桃花,花的上面有黄鹂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,却走(...)重阳节到了也不知道,放船载酒任水(...)醉而强酒。有愧多闻张子寿。其哂由何。刻画无盐已甚多。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,接着采用“移步换形”的写法,顺流而下,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。你看,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,水势湍急,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。“喧”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,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。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,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、安谧,几乎没(...)

  • 《送舒同安监暂回上饶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“乾坤虽大愁难着”。“着”,安放。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、也安放不下他的“愁”!由此可见:一、愁之易发,居其位无非惹愁添恨。二、愁之深广,颇似杜甫的“忧端齐终南,澒洞不可掇”(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)。这里以固态体积状愁,既给人以形之大、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,想象奇特。上面都是登高临景惹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和无限慨叹,往事本不堪回首,但面对此景情不自禁,由此抒发出的郁闷不平之气,亦是自然而然、水到渠成。“向黄昏、断送客魂消,城头角。”临近黄昏,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,声声入耳,又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。这正与上片“暮雨”照应,角声混合着秋风、雨意,是多么萧条悲凉的感觉。这是一个倒装句。把“城头角”放在最后,又使人觉得他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,在广阔的秋空中,久久回荡。这又变成一个以景结情的好句。“乾坤虽大愁难着”痛愤无比,结句哀思绵绵,刚柔相济,益显其沉痛悲郁。上片为第一层,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,痛惜年华之意。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,辛弃疾南归之初,自乾道元年至三年,曾漫游吴楚,行踪遍及大江南北,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。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,此后出任地方官,调动频繁,告别山水长达十年。此时复见眼中川“都似旧时相识”了。“溪山”曰“过眼”,看山却似走来迎,这是江行的感觉。“怪”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,是久违重逢的最初(...)第三章进一步写主祭者,也就是周王在仪式之后的亲自督耕。和他一起来到田间的,还有他的妻子儿女。他们为辛勤劳作的农人带来了亲手做的饭菜。正在地里察看的田官见了欣喜异常,连忙叫来身边的农人,一起来尝尝饭菜的滋味。周王这时望着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,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,不断称赞农人的辛劳勤勉。与前章相比,这章的内容颇有生活气息;周王的馌田,亦为后来历代帝王劝农所效法,被称为德政。四海安危居掌内,百王治乱悬心中。

  • 《送圣民出城即事》

    【作品介绍】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。“泽中”,指诗人居住之地镜湖。其时,诗人年迈力衰,远离朝廷。他想到,光阴既不待我,衷肠亦无处可诉,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。紧接着,诗人抚今追昔,想起了古人。苏武厄于匈奴,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。安史乱中,张巡死守睢阳数月,被俘后仍骂敌不止,最后竟嚼吞舌,不屈而(...)此,我开门你自己点。小娘子点灯。我开了门,他可去了,只是逗小生耍来。我还关上这门。秀才万福。好一个女子也!小娘子谁氏之家?姓甚名谁?我是王婆婆的女儿,闻知秀才在此,特来探望。小生有何德能,敢劳小娘子垂顾!若不弃嫌,同席共饮数杯,未审雅意如何?愿从尊命。小娘子满饮此杯。敢问秀才姓甚名谁?那里人氏?因何至此?小生姓刘名天义,洛阳人氏。因上朝取应,天色已晚,到此店中投宿,不期相遇小娘子,实小生之幸也。敢问秀才告珠玉咱?小生不才,怎敢在小娘子根前献丑?聊作〔后庭花〕一阕,小生表白一遍。小娘子试听。云鬟堆绿鸦,罗裙簌降纱。巧锁眉颦柳,轻匀脸衬霞。小妆髽,凌波罗袜,洞天何处家?词寄〔后庭花〕。刘天义作。好高才也!我依韵也和一首。写就了也。我表白一遍,与秀才听咱。无心度岁华,梦魂常到家。不见天边雁,相侵井底蛙。碧桃花,鬓边斜插,伴人憔悴杀。词寄〔后庭花〕。翠鸾作。妙哉!妙哉!小娘子再饮一杯。我心中闷倦,再睡洋,起来(...)诗的前两句说的是具体的选官制度,后两句就概括了整个官场状况,是由个别(...)过片紧承上片结句,以宋玉《高唐赋序》所说神女“居巫山之阳”,“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”的故事,极写春秋易节、时序交替引起宫妃凄楚的内心感受。歇拍“啼猿何必近孤舟,行客自多愁”,不必猿啼,行客已自多愁,又况闻见催人泪下的猿啼呢。以景结情,语浅情深。词人借助孤舟行客的感受,发思古之幽情,而其伤今之意隐然(...)